導讀/黃春興
Ⅰ. 美國最具影響力的暢銷小說
根據美國CNN有線電視新聞(2009/4/29)的報導,《阿特拉斯聳肩》在二○○九年前四個月的銷售量達二十萬本,超過前一年的總量,並連續幾個月名列亞馬遜書店前五十名暢銷書排行榜。接著指出:這本厚達一千一百頁(英文版頁數)的小說於一九五七年出版,其作者則早於一九八二年離開人世。五十二年來,它已經賣出了千萬本,而近十年的年銷售量也都有十萬本以上。
這樣暢銷的小說,讀者一定認為是《飄》或《大亨小傳》,很難想到是《阿特拉斯聳肩》這本書名怪異得找不到中文譯本的小說。根據一九一年美國會圖書館和每月一書協會的聯合調查,它被讀者群公認是影響一生最大的書──當然僅次於《聖經》。另外,維基百科引述的二○○七年閱讀抽樣調查也指出:十二位成年人中就有一人讀過它。這麼暢銷又深具影響力的一本小說,怎麼會長期在中文市場中缺席呢?這謎題的答案會是什麼?
原因不在於戒嚴時的政治壓迫,因為強烈反政府的《到奴役之路》並不缺席;也不能歸因於社會文化水平的低落,因為台灣書市並不缺哲學家和思想家的巨著。我想,理由應是讀者不習慣本書的寫作風格,以致企業家看不到出版它的利潤。維基百科稱這本書為「哲學小說」──令人一想到就覺得枯燥且索然無趣。之所以會如此歸類,可能出在本書作者艾茵.蘭德(以下簡稱蘭德)在第三部裡借用男主角的演說,以五十頁篇幅(英文版頁數)闡述她自己的理念。其實,蘭德已將其理念十分成功地嵌入了書中主要人物的言談舉止中,大可不必再重複。我認為她在藉機強化讀者對自由主義的印象。讀者可以略過這五十頁,而一點也不影響原本的情節和內容;等到想更完整地認識她的思想體系時,再來閱讀這部分或她同時期寫的論文集《自私的美德》即可。當今讀者的閱讀習慣已寬廣甚多,讀者若能耐心地看完這五十頁更好,畢竟蘭德的思想早已是當代美國思想的主要成分。
Ⅱ. 宛如武俠小說般高潮迭起
進入小說,讀者會驚訝於它竟如此引人入勝、欲罷不能。情節像極了武俠小說:一群英雄兒女慷慨激昂,善惡纏鬥高潮迭起。作為導讀不能破壞閱讀樂趣,重要情節必須守口如瓶,介紹書中人物也只能如此大概而言之:大俠高爾特身懷絕技且剛毅不屈,俠女達格妮幹練強悍卻是情癡情種,商業才子里爾登成就非凡卻敗於婦人之仁的慈悲心腸,哲學大師阿克斯頓不時以少林老僧口吻宣揚理性價值。蘭德另外安插了幾位藉以彰顯其學說的特別人物:丹尼斯約德扮起海盜,以顛倒於廖添丁的行徑,反而搶劫窮人財富以歸還富人;法蘭西斯可偽裝成花公子,暗地破壞自己的產業,不願意繼續提供世人產品;艾迪代表一般的就業雇員,忠誠於自己的職分,並期待獲得應有的報酬。當然,書中也有一群令人齒寒的反派人物,蘭德稱他們為「掠奪者」:他們假借「利他主義」之名要求他人得「服務社會」,藉以掠奪成功企業的資產和控制全國工業生產,終而導致整體經濟破產。
類比於武俠小說,《阿特拉斯聳肩》的英雄是擁有創新能力的科學家、思想家、企業家、音樂家等,他們練就的絕世武功是開創前無古人的新思想、新藝術、新事物,而他們奮鬥的目標則是要重建一個自利和自由的資本主義社會。
根據蘭德自己的說法,她寫這本小說的動機是這樣的:
「對於所有發現了《源泉》,並且就進一步擴展它的思想向我提出許多問題的讀者們,我想說,我是在這部小說中對這些問題做出回答:《源泉》只是《阿特拉斯聳肩》的序曲而已。」(<作者後記>)
《源泉》是她於一九四三年出版的成名作。它為蘭德帶來了聲名,也帶來財富。在那本小說裡,她借桀驁不馴的年輕天才建築師洛克與世俗的對抗,表明人類文明乃是創造者們的辛勤成就,而缺欠創造力的掠奪者卻一心只想掠奪他們的成就。她厭惡利他主義,因為那是掠奪者的欺騙伎倆;她呼喊自由,因為創造無法預設立場。
創造者的確帶來了新的藝術和事物;但是,沒有新的藝術和事物的世界就會走向毀滅嗎?文明就會消失嗎?為了回答這問題,蘭德嘗試從反方面去思考。大約在《源泉》出版的次年,她開始設想一個創造者們紛離開崗位的情節,看世界是否會就此停擺?她自問:人類歷史上,為什麼創造者們從未曾罷工過?她想讓創造者們也來一次罷工,讓他們也能大聲說出他們的不滿:「我們這些有心智的人罷工了。我們罷工反抗的是自我犧牲。我們罷工反抗的是(你們的)不勞而獲……」(第三部,第七章)
她在《源泉》裡提到「那些偉大的創造者」時,清楚地點名是「思想家、藝術家、科學家、發明家」;但在本書裡,我們看到了一個有意義的變化:她把「企業家」也加進了創造者的行列,更以他們為情節的主體。當各產業的企業家們紛紛罷工後,鐵沒有了、煤也沒有了、火車運輸中斷了、農產品運不進城了……不只整個經濟停擺下來,連人都活不下去,社會開始動亂……。至此,蘭德思想有了大的突破,她對創新、自由、獨立、自利的理解不再那麼抽象。她知道只有建立在自利和自由的純粹資本主義,才能保障個人的自由、獨立、創新,而且也才能保證人的生存。
書中,創造者們罷工之後隱匿到「亞特蘭提斯」──一個純粹資本主義的烏托邦,是「英雄們靈魂的快樂居所……只有英雄的靈魂才能進入」(第一部,第六章)。不過,蘭德對亞特蘭提斯只粗略描述,因而招致許多誤解,甚至被類比為新形態的極權社會─「老大姐正在看著我們」的社會。其實,蘭德只是為了給罷工的創造者們一個避難基地。他們還時不時地潛回到現實世界進行破壞和招募新人,並等著重建現實世界。當現實世界的政權瓦解時,達格妮嘆道:「一切都結束了。」高爾特卻回答道:「一切剛開始。」(第三部,第十章)
誠如尤金.韋伯(EugenWeber)所說:人的基本情感──性、愛、自私、幻想,都是烏托邦的計畫者想控制的,因為它們是摧毀計畫體制和秩序的源頭(<二十世紀的反烏托邦>)。也因此,反烏托邦論者往把希望和信心寄託在這些基本情感之上,而其中的自私就是蘭德論述的焦點。至於認為蘭德的烏托邦也必然走向極權主義的看法是錯誤的,因為純粹資本主義不同於社會主義之處,不在於政府控制程度上的差異,而在於運作邏輯上是否能夠開放多元形態之組織。純粹資本主義社會能夠包容不同管理思想和利潤分配形態的組織,但任何一個私有產權組織的存在,都會威脅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生存。
在蘭德開始構思《阿特拉斯聳聳肩》的一九四四年,經濟學家海耶克(F.A.Hayek,1899-1992)出版《走向奴役之路》(Th Road to Serfdom),警告世人留心自由的流失。蘭德熟悉海耶克的著作,還批評他的思想也受到社會主義毒素的侵入,說他沒修練到百毒不侵的境界。她試圖完成較海耶克更為嚴謹的論述,但身為小說家,蘭德選擇的是將抽象的見解和理論「塑造出具體的物體和事件,……用人和事件的具體形式,用小說的形式來表達」(LeonardPeikoff,<三十五週年版序言>)。
於是,當蘭德選擇以罷工為題材後,她著手描述罷工後所引發的經濟體制土崩瓦解的過程,就如前面提到的「火車運輸中斷了、農產品運不進城了」。這是本書第二部的主要內容,讀者仔細閱讀就會發現蘭德對這些過程的描述是何等的細膩。
Ⅲ. 政府控制企業的過程與結果
小說裡的發動機、油田、銅礦、合金、鐵路運輸、金融等產業先後遭到不同程度的政府控制,其過程大致如下:
掠奪者散播利他思想,在社會形成「自利是不道德」的氛圍;
利他氛圍鬆動部分企業家追逐利潤的意志,迷惑他們接納利他導向的投資計畫;
掠奪者取得公會(例如國家鐵路聯盟)領導權,以公益為名提出違反競爭原則的建議案;
掠奪者利用社會運動方式把建議案塑造成社會正義;
立場懦弱的議員轉向掠奪者,讓議會在多數決下通過建議案;
接二連三的社會正義法案,逐步強化政府對產業的控制,甚至國家化。
由於蘭德書寫的對象是生活在自由市場和政治民主下的美國人民,因此,她警告他們:人民長期的縱容會導致政府以暴力威脅人民(如X計畫)。在這之前,人民必須在上述程序的每一個關鍵點遏止政府權力的擴大。在這千頁的小說裡,她利用不同產業被國有化的過程指出人民失守的主要原因:喪失了維護個人生產報酬的道德和勇氣。
小說的故事從艾迪走進塔格特大樓開始。「他就感到輕鬆和安全,這是個充滿競爭和力量的地方。……塔格特泛陸運輸『連接兩座海洋』……的口號,比《聖經》中的任何一條戒律都更加耀眼和神聖。」(第一部,第一章)但是,耀眼和神聖的大公司也存在著某些弱點。塔格特公司從懷俄明州到德州的里約諾特線已經老舊,鐵軌、隧道、大橋隨時都會出狀況,以致逐漸失去客戶,讓運牛奶起家的新公司(鳳凰─杜蘭戈)搶去了大部分的市場。自由市場的競爭法則:無關公司規模與歷史,生產效率決定了勝負。幸運地,負責公司營運的達格妮是個追逐利潤又幹練的企業家,她看到了問題,計畫翻新里約諾特線的軌道和大橋來加強化公司的競爭力。她勇敢採用新發明的里爾登合金,因其強度、耐久度、成本都勝過傳統鋼鐵。
但很不幸地,她那擔任公司總裁的哥詹姆斯卻是個缺乏果斷的利他主義者。他宣稱:「里爾登……已經夠大了。我們應該幫助更小的人們來發展。否則,我們只是在鼓勵壟斷。……自私的貪婪是過去才有的,現在公認的是社會的整體利益必須被放在任何一個企業裡頭。」(第一部,第一章)他打算將翻新里約諾特線的資金用於興建墨西哥境內的聖塞巴斯蒂線──一項他認為可以幫助貧窮的墨西哥人民卻看不到利潤的投資。這違背了經濟原理法則的作為,不僅是塔格特公司走向失敗的開始,也是社會走向奴役的發端。
社會瀰漫著利他主義,連火車上的經濟學家也強調利他,更遑論詹姆斯了。蘭德利用里爾登的結婚週年慶宴會,以兩組對話為例說明利他主義的擴散。一位是哲學家普利切特博士,他在回答某位商人關於「機會平衡法」時說道:「…… 我贊成自由經濟。自由經濟離不開競爭,所以人們被迫去競爭。因此,我們必須要對人有所控制,確保他們的自由。」另一位是文學家尤班克,他對一群女士說道:「過去的文學……是一種淺薄的欺騙,為了取悅它所服務的金錢大亨們而對生活塗脂抹粉──道德、自由的意志、成就、幸福的結局,以及某種英雄人物。我們可以嘲笑所有這些東西。」(第一部,第六章)
在墨西哥政府將聖塞巴斯蒂安線收歸國有後,詹姆斯將投資失敗卸責給公司的經濟顧問。為了彌補損失,他策動國家鐵路聯盟提出「反狗咬狗條例」,企圖藉此法案消滅競爭對手。國家鐵路聯盟是個強制性公會,規定成員必須服從多數決通過的決策。反狗咬狗條例宣稱:鐵路的首要目的是公共服務,不是利潤;為了避免割喉式競爭,每個地區只能有一家公司經營,並由服務該地區最久的公司取得經營權。蘭德借用達格妮和鳳凰─杜蘭戈公司總裁丹康維的對話,表達她對企業家喪失捍衛生產道德與勇氣的憤怒:
「達格妮,現在整個世界的情況很糟,我不清楚到底哪裡出了毛病。……人們必須彼此依賴,找到出路,但除了大多數人,誰來決定走哪條路呢?……他們是對的,人必須團結在一起。」她氣得發抖……說:「如果他們當中剩下的人只是靠著毀掉我們才能生存,我們為什麼願意讓他們生存?自我奉獻式的犧牲永遠都說不通。……如果那樣是對的,我們最好現在就開始彼此屠殺吧!……」她突然明白……丹不再是一個有行動力的人了。……她坐在那裡看著他,實在搞不清是什麼能把這樣一種人擊垮了。但她知道,那不是詹姆斯(第一部,第四章)。
「那不是詹姆斯」,而是整個社會瀰漫的利他思想腐蝕了他的意志。
蘭德無法要求掠奪者停止對企業家進行心理戰,她難過的是企業家和創新者們無法讓自己的思想和他們的行動一致。他們勇於創新和開發市場,卻為何喪失捍衛生產道德和理性的勇氣?在《自私的美德》一書中,她說:「利他主義者和集體主義者正是希望人們無法認識到下列區別:交易者與掠奪者的區別,生產者與匈奴王的區別。」(頁225)在本書裡,她借用高爾特的話說:「人們一旦讓自己的美德變得模糊不清,邪惡便擁有了絕對的力量;品德高尚的人一旦丟棄了他們不屈的信念,就會被卑鄙之徒所利用──這時,出現在你們眼前的就是一幅諂媚、無賴、叛變的景象和一個自認為有權力、不肯退縮的邪惡。」(第三部,第七章)要認真地去對抗已經被毒化的社會,卻又是困難重。丹失敗了,聰明又勤奮的里爾登也因猶豫而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充滿自信的達格妮也是一敗再敗。蘭德假借高爾特五十頁演說的最後,再度鼓勵她以及所有的企業家們:
「你聽到了嗎?我的愛人。為了你的美德,不要讓世界為無恥的邪惡做出犧牲。為了那些支撐著你活下去的信念,不要被醜陋、怯懦以及毫無心智的欺世盜名之徒扭曲了你對人的認識。不要丟掉你的認識。正常的人挺胸抬頭,意志堅定,腳步永遠不會停止。不要在充滿了或許、還不一定、還沒有、一點也不的泥潭裡釋放你可貴的熱情。」(第三部,第七章)
Ⅳ. 蘭德的哲學思想
認真區分交易與掠奪,認真區別對與錯。蘭德堅信:「一切事物都有兩面:一面是對,另一面是錯,但只要有居中的一面,就必定是邪惡。」(第三部,第七章)拒絕了邪惡,然後才能認真捍衛理性和道德。她在書後跋文中驕傲地寫道:「『我是認真的。』我一直遵循著我在書中所表達的哲學來生活─它對我塑造的人物和我自己都同樣適用。」(<作者後記>)認真是對理性的信任,對生命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誠實。
蘭德的認真係受亞里斯多德影響。她說:「唯一令我在哲學方面受益的人便是亞里斯多德。……他對邏輯定律和人類求知手段的定義實在是了不起的成就……我在《阿特拉斯聳肩》一書三部的三個標題,就是獻給他的禮物。」(<作者後記>)亞里斯多德的邏輯學是由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三部分所組成。這本小說也分成三部,第三部的「A即是A」就是同一律,前兩部亦跟隨矛盾律和排中律來發展。讀者細讀第一部,就會發現小說裡的人物都困擾於種矛盾。這是人們生存在現實世界中的寫照,這寫照是真實的。人們必須面對這真實,但他還擁有另一個真實可以幫他去面對,就是擁有理性的真實。她認為這些真實的存在,是客觀的存在,是無法否認的。人必須認真地面對客觀存在的真實,才能存活,才能快樂。她稱她這套哲學為「客觀主義」(objectivism)。
客觀主義是蘭德自己取的名稱,它的涵義和我們日常語言所謂的「客觀」有所差異。物理上已經存在的事物自然是客觀的真實,但是邏輯上必然會發生的未來事物,也是客觀的真實。當達格妮走進荒廢的隧道,瞥見高爾特站在隧道口,她快步前走。蘭德如此寫下此時達格妮的心思:
「『你會跟我來的』──這既不是懇求,也不是祈求或命令,而是客觀的事實,它凝聚了她全部的理解和她一生的閱歷。如果我們沒有改變,如果我們活著,如果世界還存在,如果你知道不能像其他人那樣錯過這一刻而任其隨波逐流的話,你就會跟我來。你會跟我來──她感到一種喜悅的確定,它既不是希望,也不是信心,而是對於存在邏輯的徹底崇拜。」(第三部,第五章)
高爾特還在洞口,達格妮如何能肯定他一定會追她而來?這不是一般戀人都有的期待嗎?不是也常落空的錯誤期待嗎?但蘭德認為「他會跟我來的」是「客觀的事實」,因為這不是期待,也不是預測,而是徹底地順著「存在規律」推演的邏輯結果。然而,這些邏輯和推演只能建立在她個人的理性和認知前提下,這種哲學類似於奧地利經濟學派,但奧地利學派卻稱其哲學為「主觀主義」。也因此,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米塞斯(L.Mises,1881-1973)會認為蘭德的哲學和他的極其接近,而兩人都是二十世紀自由主義的主要支柱──阿特拉斯神。
不管學術名詞吧!底下我綜述一下蘭德的學說。
除了認為人有理性而外部世界的存在獨立於人的意識外,她還主張人抉擇的基本判準是存在,因為生命體必須面對不斷的抉擇:活著或是死去。若死去,就不再是生命體,就不再有抉擇。因此,活著是價值的前提,是善惡的前提,而價值的前提是對誰有價值,因為是他自己在抉擇。「只有『生命』這個概念才能讓『價值』這個概念成為可能。」(《自私的美德》,頁28 )換言之,我們無法從礦石或社會或國家等非生命體去定義價值。
事實就是事實,A就是A。只有選擇活著才能存在,因此,人為自己而活著就是道德,人自食其力是道德,人為自己謀求幸福是道德。人可以幫助他人,如果他覺得快樂的話;但是,如果這會犧牲自己或帶給自己不快樂,就是不道德。
「人要生存,除了去獲取知識外,別無他法;而理性就是獲取知識唯一途徑。……一個理性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去選擇回答……真還是假?……對還是錯?……思考是人的唯一最根本的美德,其他的一切皆因它而生。人最根本的惡習,也即是人的眾惡之源,……便是頭腦空白,主動喪失人的意志,拒絕去思考。」(第三部,第七章)
因此,沒有所謂的盲目,那是人拒絕去看;也沒有無知,那是人拒絕去瞭解。
「幸福是一種處在全然沒有矛盾的快樂之中的狀態……只有理性的人才可能得到幸福……只有在理性的行動中才會感到歡樂。……在理性的人們之中,沒有人受到傷害,不存在利益衝突,不想去白拿白占,不會萌生吃掉對方的貪念他們既不會犧牲自己,也不會犧牲他人。……代表著對人類表示敬重的道德象徵是商人……依據價值而非掠奪去生活……一切都是他自己掙來的。」(第三部,第七章)「他們不會任創意流於空想,而是要讓它們成為現實。他們讓想法變成實在的物質,讓價值得以實現──他們創造了鋼鐵、鐵路和幸福。」(第三部,第三章)
Ⅴ. 蘭德是誰?
世人習於道聽途說、習於見字猜意,聽到「利己」就掩住耳朵遠離,看到「利他」就展開雙臂擁抱,難怪這世上有層出不窮的詐欺和誘拐。誠如蘭德所說,世人懶得去發現,拒絕去瞭解,直覺就認定個人主義就是沒有社會主義好、資本主義社會比不上福利國家。就個人言,這些直覺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生存是困難的,人生是孤單的。在鄉村,這些直覺也可以理解,畢竟生老病死、天災蟲害都需要左鄰右舍相互支援、共渡難關。即使進入工業時代,我們仍期待著社區的互助、國家的協助。但是,如果仔細觀察我們生活所消費的物品,有多少不是從與陌生人的交易中取得的?我們認識那些生活在中國、印度、伊拉克、挪威的生產者嗎?我們對他們的關懷有多少比例只不過是口惠而已?只有自利才可能擴大交易範圍,如果利他,則交易範圍會縮小。交易範圍越大,越能深化分工和專業化。
直到有一天,突然發現公司的訂單少了,警覺到自己的報價高過中國大陸的廠商,品質又趕不上日本產品,於是,右罵德國買主只知錙銖必較而不顧多年交情,左批美國消費者只顧高品質消費而缺乏幫助小國經濟發展的道德;而這些指責,正是假借利他之名而行掠奪之實的態度。
這些日子,全球景氣衰退,失業工人多了,社會治安也開始惡化。突然間,長期以來被謾罵的「消費主義」,竟成了各國政府的救世祕方;而那些「自私自利又沒有道德」的企業家,卻被看成聞聲救苦觀世音菩薩的千萬化身。一些高知名度的經濟學者也忙著解釋道:「緊急救難要有不同於平日的觀念,開刀也必須使用嗎啡。」是不是毒藥已無所謂,這個世界的道德已淪落至:有用則珍惜,無用則攻擊的權衡計算;政府政策隨狀況搖擺,並非依理性與規則行事,而人民賦予政府裁奪之權,不僅導致強制,也常是獨裁的起源。這是什麼樣的道德?什麼樣的秩序?「約翰.高爾特是誰?」蘭德又是誰?
寫了一長篇,還沒機會簡介這小說的作者艾茵.蘭德。在這網路發達的時代,我建議讀者直接上網去查。不論輸入中文或英文,都能搜尋到甚多的相關網頁,從她的生平、著作、粉絲到八卦,除了讚美,也充斥著許多膚淺和錯誤的陳述。底下,我僅以簡單的年譜來介紹蘭德:
一九○五年生於俄國聖彼得堡;
一九一七年十二歲,俄國革命;
一九二四年大學畢業;
一九二六年抵達美國,就沒再回蘇聯;
一九二九年與演員法蘭克.歐康諾(Frank O Connor)結婚;
一九三七年和俄國家人聯繫中斷,俄國史達林時代;
一九四○年幫總統候選人溫德爾.威爾基(Wendell Wilkie)助選;
一九四三年出版《源泉》並一舉成名,回好萊塢工作;
一九四四年開始構思《阿特拉斯聳聳肩》;
一九四七年為俄國第二次紅色恐怖到眾議院作證;
一九四○─一九五○年間在亨利.黑茲利特(Henry Hazlitt)的介紹下認識米塞斯;
一九五一年搬家到紐約市;
一九五七年出版《阿特拉斯聳聳肩》,蘇聯發射首顆人造衛星;
一九六○年開始大學巡迴演講;
一九六四年出版《自私的美德》;
一九六六年出版論文集《資本主義:未知的理想》;
一九六○─一九七○年間發展她的客觀主義;
一九七四年因肺癌開刀;
一九八二年因心臟衰竭病逝。
最後,我們看看蘭德自己怎麼闡釋本書怪異的書名:
「里爾登先生,」法蘭西斯可的聲音鄭重而平靜,「假如你看到阿特拉斯神用肩膀扛起了地球,假如你看到他站立著,胸前淌著鮮血,膝蓋正在彎曲,雙臂顫抖,但還在竭盡最後的氣力高舉起地球,他越努力,地球就越沉重地向他的肩膀壓下來──你會告訴他怎麼辦?」 「我……不知道。他……能怎麼樣?你會告訴他什麼?」 「聳聳肩。」
(本文作者為清華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書籍連結
相關文章
早安財經文化發行人沈雲驄的podcast節目 本節目由早安財經&SoundOn一同合作 擔心人類被AI打敗?擔心氣候暖化?擔心中美對抗?放心,人類最擅長的就是:ADAPT⋯⋯ 本集重點: ✦ 兒子嗆我:ChatGPT這麼厲害,那你會什麼? ✦ 法國反浪費,麥當勞出奇招爆紅...
早安財經文化發行人沈雲驄的podcast節目 本節目由早安財經&SoundOn一同合作 這集的關鍵字是「未來」──烏克蘭的未來、YouTube的未來,供應鏈的未來、消費市場的未來…… 本集重點: ✦ 拜託,讓YouTube創作者自由飛吧! ✦ Walmart...
早安財經文化發行人沈雲驄的podcast節目 本節目由早安財經&SoundOn一同合作 這是一個資金大調節時代!有人賣美股轉進新興國家,有人剛上市就轉身下市,有人危機中大膽布局,正是學習的好時機! 本集重點: ✦ 查理·孟格:我討厭半導體這門生意 ✦...
Comentários